近期國際物流市場出現明顯變化。根據航運業者最新報告指出,歐線(Asia–Europe)海運運價在短短三日內上漲約35%,創下近一個月以來新高。此一波漲勢主因為美國貿易戰,雙方針對即將上路的關稅措施達成90天暫緩徵收協議,導致廠商集中出貨,海運艙位瞬間吃緊,價格急速推升。
歐線飆升帶動亞太供應鏈連動效應
由於亞洲航線與歐洲航線部分共用艙位、港口與資源,在全球運輸網絡高度連動的情況下,也對台灣消費者進行跨境購物與集運行為造成間接影響。物流分析師指出,歐線艙位緊張將進一步影響亞洲區段的運價與船期排程,進而影響來自中國華南、華東地區出口至台灣的中小型貨物。尤其是近期台灣民眾大量透過淘寶、拼多多、1688等電商平台進行大型傢俱與日用品採購,使得集運倉與海運報關業者也感受到出貨量快速增加的壓力。
關稅暫緩引爆提前出貨海運潮
此次90天關稅緩徵,對全球市場而言,這段「政策真空期」反而激勵供應鏈提前出貨以規避未來潛在稅務負擔。根據物流業者回報,近一週來海運出貨需求暴增,尤其以家具、生活家電、五金器具等大型物件為主,顯示此波熱潮恐將延續至7月底甚至8月中旬。
台灣跨境物流業者也指出,目前各大集運倉正密切關注運價變動與報關政策,並呼籲消費者若近期有集運需求,應盡早出貨,以避開8月後可能再次出現的船期壅塞與倉租上漲風險。
台灣消費者與集運業者需密切關注後續變化
隨著跨境購物模式的普及,集運服務已成為台灣民眾從中國購物的主要配套工具。特別是在處理大型家具、電器商品時,多數消費者仰賴海運方式降低成本,若未妥善掌握國際行情與政策風險,恐將導致運費上升、延誤送達,甚至產生額外報關成本。
集運業者建議消費者:
-
縮短備貨與集運決策時間,避免拖延出貨造成倉儲費用增加。
-
優先選擇提供報關、包稅、合單處理、台灣客服的專業集運平台。
-
定期關注國際貿易新聞,因應全球政策變動調整購物與集運策略。
全球物流不確定性上升,審慎規劃集運節奏
從歐線暴漲、關稅暫緩、訂單爆量等連串事件可見,跨境物流的風險管理已成為消費者與企業不可忽視的一環。在國際局勢尚未明朗之前,如何選擇合適時機、穩定的集運方案,以及具備應變能力的物流夥伴,將成為決定成本與效率的關鍵。